close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小安在媽媽懷孕26週時,迫不及待地來到這世界,出生時體重只有965公克。住院期間的骨質在第四週降到最低點,醫療團隊透過給予小安飲食的調整、維生素D添加及物理治療的介入後,最後小安健康出院,也沒有骨折情形,擁有良好骨本,但仍須門診追蹤。

去年早產比例佔10% 骨質疏鬆不可輕忽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黃尚志副院長表示,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課題,去年新生兒出生數已經低於14萬。其中早產兒的比例則是佔了大約10%,早產兒是一群還來不及準備,就必須提早面對一段艱難成長歷程的戰士,難關除了呼吸衰竭、感染、視網膜病變外,還會骨質疏鬆。

「量化超音波」方便、無輻射 評估新生或早產兒骨頭健康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陳秀玲主任進一步說明,成人骨質密度測定大部分是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來測定骨,但使用在新生早產兒的研究上,有許多的限制,最主要的是擔心輻射劑量累積的問題。

在搜尋國際的文獻資料發現,這種早產兒骨質疏鬆的情形,可使用量化超音波來測定。「量化超音波」是具有方便性、無輻射又便宜的儀器;近來已發展出可以測量骨聲速度(bone speed of sound, SOS)來評估骨頭的礦化含量。以往的許多研究顯示,此技術可用來評估足月新生兒及早產兒的骨頭健康及骨頭的礦化含量。

早產兒一歲前多留意 容易發生骨折風險

陳秀玲提醒,根據本院新生兒團隊之前的研究結果,早產寶寶在出院後至一歲時的成長,骨質的發育是會下降後(也就是會出現骨質疏鬆的情形),才又上升的;若是在下降的階段未加以注意,是會發生早產兒骨折的風險。

因此,在早產兒住院時期,每週幫這些早產兒作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以了解其骨質密度於住院時下降的程度,也會再藉由飲食的調整、維生素D添加及物理治療的介入,不讓骨折發生之外,同時希望建立早產兒的良好骨本!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4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